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先锋人物 > “多年来,我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记利川市国家税务局离休老党员施星灿

“多年来,我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记利川市国家税务局离休老党员施星灿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利组 日期:2012-08-09

 

    核心提示: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共产党员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如同在生活中升起一轮红日,能有效地抑制各种“霉菌”的滋长。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复杂多变,国内社会利益分化和损益不均现象日益突出,社会主义思想面临冲击。我们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光辉旗帜,才能在各种考验与挑战面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83岁的施星灿是利川国税局离休干部。走进施老家里,最显眼的莫过于装裱得朴素端庄的"三个代表"牌匾和天安门毛主席的巨幅图画,图画上的“领导我们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个老党员坚定的政治理想。窗户两边的墙壁上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个老党员不变的政治信念。室内一钵冰清玉洁、四季常青的君子兰,象征着施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变本色。

  一件衣服穿了六十年

  施老1928年生于江苏南通,1949年元月参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施老说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年从抗美援朝战场下来,全身伤痕累累,医生用剪刀剪开棉衣,从他身上取下多块弹片。施老说与那些逝去的战友们相比,他是幸运的,所以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施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66年,施老转业回到地方,到利川从事税收工作。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始终为人谦和,不摆资格,勤勤恳恳做事,光明磊落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并养成了厉行节约的性格,所有认识或者和他一起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

  1966至1973年,施老在利川市文斗乡从事税收工作,作为“南下”干部,施老的工资与地方上同事相比要高一截。当年的税收干部常年走乡串户,工作常用物品会定期发放,对于这些,他总认为自己工资高一些,已经“占”了国家的便宜,所以是从来不要的。当时下乡每人每天有一角钱的补助,施老也从未领过一分钱。

  1973年后,施老调到原城关区从事税收工作,这期间有三件事情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手表事件。施老的手表坏了,下乡不便。后来同事辗转通过供销社渠道购得一块,施老得知是“走的后门”,坚决不要。二是自行车事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单位打算给施老买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但也被施老严厉的拒绝了。三是猪肉事件。当时每位干部每月供应一斤肉,年底单位为作为领导的施老多争取了一点肉,结果施老将多余的如数退还。1975年年底,食品部门额外给施老留了一个猪头作年货,结果硬是被施老退了回去。

  “老施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几十年如一日地忠诚于党和自己的事业。”曾和施老共事六年的老同志黄晏国这样评价。

  工作上一身正气的施老对家人更严格,甚至让家人感到“不近人情”。他买菜只买素菜和尾菜,从不买肉,一家人的生活十分俭朴。离休后,按政策施老的医药费是全部报销的。他老伴去逝以前,也一直是多病,两人经常一起去医院开药,但从来是各开各的,不允许老伴也顺带享受“全报销”待遇。

  杨彬彬是利川市中医院的工作人员,由于经常与施老接触,杨彬彬对老人十分熟悉。2005年6月的一天,施老与老伴一起去中医院开药,当时施老的药费是125元,老伴的才80多元,老伴就要施老一起报销了,但施老当场就拒绝了,害得老伴大哭一场。施老当时的一句话,令杨彬彬现在还记忆犹新,“我节约了是国家的。”

  女儿要给施老买衣服,施老只让买便宜的。“前好些年买的新衣服,父亲现在还舍不得拿出来穿。”女儿刘丽蓉无奈的说。最令人动容的是老人至今还常穿抗美援朝时的一套军装。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普通的军人装,深黄色,洗得泛白了,衣领和袖口不知补了多少次了。裤子是深蓝色的,臀部位置已经反反复复地补过了很多回,右腿膝盖部位,已经磨穿了成为一个洞。与此相似的,还那些缝缝补补无数次的袜子。这些东西已经伴随老人60年了,老人依然不舍得扔掉。

  活到老,学到老

  8月14日,记者来到施老家,不巧的是,老人没在家。保姆杨阿姨说:“老人肯定是到财政局门卫室看报纸去了。”果然,记者在利川市财政局门卫室见到了施老,老人正拿着放大镜在认真看报。

  老人身体不好,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但他多年来仍然带病坚持学习。他的读书和学习笔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一直延续至今。

  利川市财政局职工田茂绪曾在单位做了13年门卫,对于施老的学习规律相当熟悉。“施老就住在我们单位后院,他每天都要来门卫室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风雨无阻。”田茂绪回忆说。

  “施老性格温和,但话语不多,每次来都只问‘小田,今天的报纸来了没有?’若来了,就只顾着读报,不再说话。”田茂绪接着说。

  自1987年离休以来,施老一直没有放松过学习。相反,社会活动的减少,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看书读报、看新闻、散步成了老人每天生活必做的三件大事。“家里的电视主要锁定中央一台、新闻频道等台,施老师喜欢每天关注国内外的新闻。”保姆杨阿姨说。

施老每年都要自费上千多元订阅《求是》、《民主与法制》、《大地》、《中国税务报》等报刊,成摞的书报整整齐齐地放了半间屋。在施老的书桌上,堆放着各个时代的笔记本,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今,60年的学习均有记录。军事科目学习笔记、哲学笔记、税务知识笔记、毛泽东选集学习笔记、三个代表学习笔记、党员先进性教育笔记,一本一本的笔记,书写工整,笔迹清秀,记录着一个共产党员成长的痕迹。因为长期坚持理论学习,施老曾一度获得“施马列”的美誉,那是同事们对他的敬佩与赞赏。记者信手翻了一本笔记,是施老近来的读书笔记,在最后一页,记录着今年《求是》杂志第11期一篇题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的文章,施老不仅将文中的精彩处摘录出来,还将几个小标题单列出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2005年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该市国税局机关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只要身体允许,施老每次都准时到会,像学生一样,认真地听报告,做笔记,谈体会。要求必读的四个读本和一个讲话,施老都逐字逐句地进行了通读,还做了10000多字的读书笔记,那股认真劲头毫不逊色于在职的党员同志。有人劝他,您这么大年纪了,又是离休老干部,思想够先进的了,还学啥呢?施老说:“我人虽然退休了,可思想不能退休,退休干部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牢记党恩 回馈社会

  施老生活上勤俭节约,对家人严格要求,却热衷于关心社会事业,家人有时不理解,施老总是劝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有许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我能活着参加革命工作,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还图什么呢?人要知足。

  今年6月20日下午,正值七一前夕,施老到利川市国税局党办缴纳特殊党费一万元,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我现在身体不行了,为党和国家做不了什么贡献,今天我交一万元党费,希望为国家建设尽点力量,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老的一番话,令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近年来,施老先后多次交缴特殊党费,将自己的微薄积蓄捐给那些身处困难的人们。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施老的心,他从退休金中挤出10000元捐给灾区人民;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施老从电视上得知消息,将2000元钱装进信封,主动交到国税局领导手中,说:“这是我的一份心意,请及时捐到灾区,表达我的一份深情。”1996年,当他得知淮河发大水,他立即给灾区人民捐款200元;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施老又从他的退休金中拿出1000元,为灾区人民奉献了他的一片爱心。

  施老献爱心从来不对外表白,家人更是从来不知。听说学校有困难,去年,施老给利川柏杨坝镇一所学校捐了几百元,年底学校负责人登门致谢,家里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还特别关心教育事业,2009年,施老将自己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图书上千册,捐给了他工作时下乡蹲过点的凉雾乡车罗的一所小学。此事如果不是家住车罗又曾和施老同过事的老同事颜学根说出来,也许大家永远不知道。

  施老对“整酒”风俗深恶痛绝,他自己一向不送人情,但他对同事的关心却让人刻骨铭心。2003年10月初,利川市国税局职工谭人帼因故发生交通事故,离休多年的施老听说后,带着老伴先后三次到医院看望。施老告诫谭人帼说:“好好养伤,伤好后要好好工作。”“比我有些朋友来看我的次数都多。”现在回忆起来,谭人帼还印象深刻,感激和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施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长期以来他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是全体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他在向组织汇报思想的时候说:“这么多年来,我的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过。”话不多,却铿锵有力。

  近年来,施老多次被州、市党委表彰为老有所有先进工作者和“一心为民”共产党员。“施老性格随和,关心同事,思想坚定。他本应该在家颐养天年,可他没有因体弱多病而退守在家,而是时时刻刻牢记着党员的宗旨,发挥党员的楷模作用,老有所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颜学根说。(利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