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党史纵横 > 朱德:中央纪委第一任书记

朱德:中央纪委第一任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日期:2018-05-29

    “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11月29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追忆朱德同志波澜壮阔、功勋卓越的光辉一生,其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突出贡献同样彪炳史册。作为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他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5年7个月,他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作出奠基性贡献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伴随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新纪元。

  新纪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将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坚持铁的纪律,加强党的纪律性,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由朱德兼任中央纪委书记。

  历经风雨的朱德深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主持创建中央纪委的办事机构,制定工作细则,选调优秀干部,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为了确保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朱德在中央及各级纪委成立之初,便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为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1951年4月,在党的全国纪律检查工作干部会议上,朱德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更加重视纪律检查工作,并经常检查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予以具体指导。”

  当时,除个别地区外,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虽均已建立纪委,但全党从事纪律检查工作的专职干部尚不足1500人,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为此,朱德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打铁还需自身硬。从1949年11月到1955年5月,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5年7个月里,朱德对纪检机关自身建设始终高度重视。

  早在1950年5月,朱德就要求纪律检查工作人员:“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团结群众的模范。”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涉及范围广,指导方针明确,方能取得实效。朱德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多次强调纪律检查工作必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广大纪检干部指明了方向。

  1953年11月,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有效地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就要反对分散主义,就要了解、检查党的各个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无违反党章、党纪、党的政策和决议的行为。

  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朱德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适应长期执政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跨越半个多世纪,管党治党思想依旧绽放光芒

  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期间,朱德围绕执政党如何加强管党治党,尤其是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前瞻性的思想和论述,时至今日依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0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盛夏。此时的朱德,正在思考如何整顿党员干部作风的问题。17日,朱德在致函毛泽东概述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情况时提到,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搞特殊化,轻视党的组织和纪律;贪污腐化、铺张浪费等等”。

  5天后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朱德再次指出,要注意“不关心群众痛苦,不爱护国家财产,工作有布置无检查,成为在公文上兜圈子的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官僚主义作风,“干部作风好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就能密切和巩固起来”。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高度重视纪律建设,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朱德多次强调,在党内严格执行铁的纪律,不管任何组织或个人,只要违反了政策,违犯了纪律,就要去检举、纠正。

  1950年5月6日,朱德在中央直属系统党、政、军、群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指出,“如果党内没有纪律,或者不坚持执行党内纪律,那我们的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1953年11月11日,朱德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我们的党只有一种纪律,绝不允许任何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独立王国的存在。”

  这些关于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在党内严格执行铁的纪律的思想,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全党的集中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朱德就开始思考教育和惩治的逻辑关系,创造性地提出教育为主执纪为辅、循循善诱治病救人等观点。

  也是在中央直属系统党的纪律检查委员联席会议上,朱德强调:“必须以党内教育为主,以执行纪律为辅,不要一结合就分不清主辅,随意去处分党员干部。”

  他还明确指出,“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及时纠正,不要积累起来算总账,以免党员干部的错误愈弄愈大,积重难返,最后把政治生命也葬送”。

  “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强调的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把纪律挺在前,可以说是与之一脉相承的。”长期研究朱德思想生平的中央文献研究室机关纪委副书记王纪一告诉记者。

  培育良好家风,为党员干部树立光辉典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居身务其质朴,教子要有义方”,朱德故居和朱德父母故居中的这两个楹联,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意在劝勉家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朱德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勤俭的佃农家庭,少年时代艰辛的生活经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朱子家训》的引导,深深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自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身居高位,却从不以元勋自居,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革命的老英雄”本色。

  据朱德的孙子朱和平回忆,“1962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有一次吃饭,爷爷奶奶专门安排了由马齿菜、野苋菜和苦菜组成的一桌菜,爷爷边吃边对我们说,‘这菜苦吗?长征时我们连这样的菜都没得吃!现在毛主席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带头不吃肉,我们都要听毛主席的话,同人民共艰苦!’”

  1963年12月26日,朱德给后辈题词:“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这三个“勤俭”,充分体现了朱德的生活态度和崇高品德。

  朱德在遵循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以无产阶级优秀分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亲属,培育了良好的家风。

  “不要搞特殊化!”是朱德教育子孙的一句名言。为此,朱德对家人规定了“三不准”: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在使用公车这个问题上,朱德从不破格,就连夫人康克清都是乘公共汽车去上班。

  在朱德的教导下,他的子孙们都是在最基层的岗位,靠自己的劳动过着俭朴的生活。儿子朱琦从部队转业后,先在铁路机务段当练习生,后又学做司炉和火车司机。女儿朱敏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爷爷虽然没有给儿女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比什么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作风。”朱和平说。(作者:  张磊 瞿芃 何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