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先锋人物 > “创新工匠”孙季川

“创新工匠”孙季川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日期:2018-05-24

    原标题:当工匠精神遇到高新产业……

不久前,中关村海淀园首届“创新工匠”评选结果揭晓,5名来自非公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骨干获得“创新工匠”荣誉称号,记者对话了其中的两位。当传统工匠精神与高新科技行业产生碰撞,该怎样理解他们的“劳动”与“创造”?以新兴产业为主的海淀园企业,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他们往往并不埋首于生产车间,头顶可能也没有醒目的官方技术职称。但在他们身上,“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业精神却丝毫不减。
新奥特首席技术官孙季川

当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歌舞晚会,或是为激烈的比赛加油喝彩,恰到好处的效果包装与清晰准确的字幕显示,能够带来无可替代的视觉享受。

求学时便对“图形和图像”情有独钟的孙季川,为了这份观看体验的完善与提升,二十多年来醉心于视频相关软件编程,默默耕耘在荧屏的背后。

用国外字幕机  跟用我们的产品效果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末,伴随电视的普及,我们开始从国外进口字幕机。”谈及我国字幕的发展历史,1985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的孙季川深有感触。“日本索尼牌,我记得价格在十三四万元,当时可以说是天价了!”

而追溯到更早前,人们通常会在一些老电影画面中看到“疑似”手写的字幕信息。孙季川笑言,没有字幕机的年代,那种毛笔字一般的字迹很可能就是美工手写上去的。

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前夕,孙季川正在中科院电子所读研。他回忆,电子所承担了国内字幕机的研发工作,自己虽然没有参与,但了解到造价低了许多的国产机和进口机一起,最终在亚运会上得到了应用。“标志着字幕机在国内生根,不是只能依靠进口了。”

当时参与字幕机研发的人员中,就有同样毕业于中科院电子所的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郑福双。1992年孙季川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到了师兄的公司。两年后,他作为软件总工程师推出了我国首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字幕机NC8000。

甫一面世,NC8000便得到迅速普及,还获得了国家广电行业“唯一推荐使用”的荣誉。孙季川颇为自豪地回忆,1995年世乒赛期间自己在转播现场,听到各个台的导播对NC8000都给出了很高评价。“说如果用国外字幕机来做,跟用我们的产品效果一样。”

世乒赛结束后,新奥特的字幕机销售更为火爆。“央视一下就买了两三百套!”到了1996年,大部分省级电视台都用上了NC8000,孙季川常常一眼就能看出某个节目是用自己产品做的字幕,这让年仅28岁的他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让8-80岁的人  都能看懂奥运

足球联赛、排球联赛、大型运动会……世乒赛后新奥特的大型体育赛事转播业务合作不断。其优异表现更在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第一时间进入到了奥组委的视线。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孙季川作为项目技术总监,带领新奥特派出的200多人团队大放异彩。大家在30多个场馆里,圆满完成中文实时显示任务。主办国现场将英语转成自己国家的语言,这在奥运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简单来说,奥运的各项比赛信息,比如赛事预告、运动员成绩等,整套系统字幕显示以往都是欧洲的公司来做,是没有任何中文的。”孙季川解释,这样不懂英文的观众只能依靠中文广播来观看比赛,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奥组委给新奥特设定的目标是“让8至80岁的中国人都能看懂”,这就需要将现场所有英文信息实时转成中文字幕,叠放在屏幕上。

这是一项没有先例的尝试,新奥特设计的方案是参照国际奥运会的文档,先将每个项目需要展示的内容一屏屏做好中文对应,再将后续信息填进去。孙季川表示,除了技术,这项工作更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比如所有运动员的姓名都要翻译成中文,哪怕在屏幕上就出现一次,因为你不知道最后谁会得奖。”

最终,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的各项赛事中文字幕显示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作为技术提供商,新奥特获得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从字幕“起家”的新奥特,如今脚步早已扩展到整个在线图文包装系统,孙季川也带领着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在他看来,想要成功,就不能只做熟悉的事,而要不断思考如何做得更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