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先锋人物 > 中国“女枪王”黄雪鹰

中国“女枪王”黄雪鹰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康哲 牛晨斐 毛志文 日期:2018-03-14

原标题:对话中国“女枪王”黄雪鹰:“枪的世界可以没有我,我的世界不能没有枪”

■中国军网记者 康哲 牛晨斐 毛志文

黄雪鹰,蒙古族,陆军某基地某场区高级工程师,中国轻武器试验主持人,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女枪王”。

入伍20多年,她主持参与160多项武器装备试验鉴定,实射弹药逾300万发,10余种型号枪械从她手中领到了“准生证”,9种存在严重问题的枪械在她手下“起死回生”。


全国政协委员黄雪鹰接受中国军网记者采访。中国军网记者 牛晨斐 摄

刚一见面,来自解放军的全国政协委员黄雪鹰就给了中国军网记者一个大大的惊喜!礼貌性打完招呼后,黄雪鹰委员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打A4纸,上面都是她本人的手写字迹,密密麻麻的。

“我平时都是跟枪打交道,不太会说话,怕自己说不好,就提前准备了一下。”黄雪鹰委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为了不过多占用她的时间,同时也是为了挖到更多的“猛料”,记者在采访前一夜跟黄雪鹰委员进行了沟通。没想到,她不光在鉴定武器装备方面严谨,生活中也有严谨到可爱的一面。

就这样,对话开始了——


黄雪鹰。(资料图)

记者:黄雪鹰委员您好,您今年比较关注的是什么?

黄雪鹰:我是一名武器试验主持人,比较关注有关枪械方面的问题。为此,我带来了关于“紧盯实战 坚持创新驱动 为祖国打造最好的枪”的建议。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吗?

黄雪鹰: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科技强国、科技兴军,建设世界一流的军队、一流的试验靶场,这就需要前沿技术的支持,如果技术没有创新,将寸步难行。

一流的军队必须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为了能让官兵手中的武器装备管用、好用、耐用、实用,我和战友们一直坚持科学试验、严格鉴定,模拟实战要求,全面考核武器装备性能。

作为一名军队的科研工作者,我们更要对国家负责、对生命负责、对打赢负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大量应用于武器装备中,这就需要试验鉴定部门不断开拓创新,只有走创新的道路,才能适应武器装备发展和未来战争的需要。


黄雪鹰在指导战士进行射击试验。 中国军网记者 张晓祺 摄(资料图)

记者:说到创新,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黄雪鹰:我的具体建议就是——

一是针对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紧跟任务要求,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创新试验理论和试验方法,完善试验设备设施,提升数据采集和评估能力,形成构建先进实用的鉴定体系;

二是创新遵循发展规律,持续改进,螺旋上升;

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工业部门、使用部队的交流与沟通;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新时代,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说复杂战场环境、电磁兼容、作战试验等,这些都需要多方面的发展人才。

记者:一支枪要进入我军战斗序列,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检验。那么,它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领到“准生证”?

黄雪鹰:只有在国家靶场通过严格考核的枪,才能装备到战士们手中。

满足作战使用要求是武器装备的唯一标准。具体量化指标为:一是满足作战使命要求;二是满足性能要求;三是满足作战适应性要求;四是满足人机工程方面的要求。


黄雪鹰检修枪械。 中国军网记者 张晓祺 摄(资料图)

记者:经过您手里的枪,您最喜欢哪一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黄雪鹰:我最喜欢的是95式自动步枪。

这是我到部队后主持的第一个试验,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做这项试验时,我还怀着孩子,“95枪族”定型后,我的儿子也顺利出生了,可以说这款枪和儿子几乎是同时出生的。所以这款枪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直到现在,我还经常跟人说:“我的孩子胎教都与众不同,别人的孩子天天听音乐,我的孩子听的却是枪声。”

“95枪族”装备部队的这些年,部队一直在使用,包括阅兵也在用。看着战士们能够放心地用上我亲手鉴定定型的枪械,我感到非常骄傲,也很自豪。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为祖国“打造最好的枪”,在您的心中“最好的枪”是什么样?

黄雪鹰:应该是“管用、好用、耐用、实用”,这是武器装备必须要达到的一个基本指标。

“最好的枪”必须满足作战使用要求。作为战士的随身主要装备,安全性、可靠性、精度、环境适应性、维修性、耐久性等指标都是衡量一支枪械优劣的主要标准。具体来说,可靠性要高,出现故障能够快速修复,还得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要经受住常温、高温、低温、扬尘、淋雨等重重考验;另一方面,射击寿命和操作使用强度要高,满足使用耐久性要求。


黄雪鹰(资料图)

记者:我们知道,您仅听枪手射击的声音就能准确判定枪械型号、介绍弹药性能。您是怎样练就这样一身特殊本领的?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黄雪鹰:从大学到研究生,我学的都是跟枪械有关的专业,到部队后的二十多年,我一直“泡”在试验的第一线。常年的经验积累,我对每种型号武器的性能、特点,以及噪声分布范围、射击频率和射击声音连续性都能很好地了解,对每次武器在试验中的使用我都精心去分解、训练并体验射击。真的就像人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做95式步枪试验时,我怀着孕。大多数孕妇都很注重保护自己,但是这个试验是我做的第一个试验,我又不想放弃,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试验中,经常是从-50℃的低温试验室里出来,脱下防寒服后我就又一头扎进了50℃的高温试验室,经常在高低温试验室中穿梭,跟着枪一起做试验,这不仅是对枪的考核,也是对我的考验。

试验故障是不可复原的。为了节省消耗,尽早找出故障成因,作为试验主持人,必须在试验现场分析解决问题,在高低温室待上两三个小时都是正常的。扬尘试验也有可能出现故障,这时候,我就必须要在满是灰尘的房间里埋头苦干。


黄雪鹰(资料图)

记者:您每天与枪弹打交道,危险也就一直伴随着您。您都遭遇了哪些惊险时刻?想过放弃吗?

黄雪鹰:有一年,我带队在某海区进行水下武器鉴定。参试人员要潜到水下射击,由于海底的一股暗流导致枪手身体发生了偏移,子弹蹿出水面打在离我不到1米的地方,当时就火花四溅。

危险肯定会有,但我爱我的事业,所以从来没想过放弃。

记者:都知道枪是您的另一个“孩子”,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您从现在的岗位退下来,不能经常摸枪了,您会怎么样?

黄雪鹰:自始至终,我都深爱着我的事业、我的枪,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枪的世界可以没有我,但我的世界不能没有枪”。每个人都会面临退休的那一天,退休后,我仍然会继续关注国家武器装备事业的发展,并把我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一个总结,做好传帮带,给年轻人一个参考借鉴。


黄雪鹰与战友交流心得。中国军网记者 张晓祺 摄(资料图)

记者:作为一名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上一届您都带来过哪些提案?有哪些得到了解决?

黄雪鹰:过去的五年,我带来了《倡议军人优先应该立法或以制度规范,变成军人依法优先》的提案,同时,也关注军人医疗保险、退伍军人的权益问题等。

一段时间内,军人的社会认同感有所下降,军人及军属的荣誉感、自豪感打了折扣。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句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人的关心,说到了官兵们的心坎上,“军人依法优先”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记者:您已经是老资格的委员了,有哪些经验要传授给我们的新委员?

黄雪鹰:我想对新委员说的就是,能当全国政协委员,不但是一份荣誉,更多的也是责任和担当。新委员可能对一些流程了解得不是特别深,我会告诉他们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更好地参政议政、更好地建言献策。同时,新委员也带来了新的气息,我们互相之间也可以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