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先锋人物 > “女汉子”吴菊芬:机关“第一难”岗位坚守10年

“女汉子”吴菊芬:机关“第一难”岗位坚守10年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4-10-21

“女汉子”吴菊芬:机关“第一难”岗位坚守10年

——记仁寿县委群工部副部长、县政府信访局局长吴菊芬(上)

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每天从上班到下班,面对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埋怨声,遇到的多是一件件麻烦事。但吴菊芬有着与生俱来的“侠骨柔肠”:对信访工作充满一腔热血,对来访群众尽是耐心与柔情,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群众问题时该强硬就强硬,“女汉子”风格尽显无遗。 ——题记

工作中的吴菊芬

暮春时节的川西坝子一片葱绿,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4月9日上午10时,身材瘦小的吴菊芬正匆匆赶至仁寿县富加镇,为当地的基层干部做一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讲,她带来的报告题目是《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吴菊芬说,最近特别忙,除了做好县里的信访工作外,她还受邀前往乐山、雅安等地做宣讲,将自己长达10年信访工作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

她在农村基层工作20年,在被称为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工作岗位一干就是整整10年。在这长达10年的坚守中,吴菊芬经常拖着疲倦的身子奔走在仁寿、成都和北京三地之间;在这3600多个平凡日子里,平均每个工作日吴菊芬接访达20余人次,年均接访2000余人次,10年中接访量共计近3万人次;在吴菊芬的努力和奔走下,当地群众的合理诉求百分百得到圆满解决,群众亲切地叫她“吴满意”……

吴菊芬(左二)在基层群众中走访

吃“百家饭”长大

对群众有份特殊感情

有人把信访干部比作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每天从上班到下班,面对的多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听到的多是一阵阵埋怨声,遇到的多是一件件麻烦事。往往你说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换来的却是一阵数落、一通怨气、一番侮辱、一顿谩骂,因此,信访部门被称为机关“第一难”,很多干部不愿意做信访工作。但吴菊芬认为,信访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纽带,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娘家”,人民群众有怨气,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欠缺,即使受点委屈、不被理解,也不能斤斤计较。

“群众来上访,可能因为相关方面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群众大都有难言的苦衷或是迫于无奈。他们之所以来找政府,是因为相信政府能为民办事,能主持公道,能排忧解难,我们一定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群众来信当家书,群众的难事当家事!”吴菊芬深情地说,每当看到来访群众一双双饱含期盼的眼神,她都深感重任在肩,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倾力为民排忧解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吴菊芬说,有人曾经多次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做群众信访工作?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特殊成长经历,让她对群众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可以说,没有邻里乡亲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她!

1965年8月,吴菊芬出生在仁寿县文林镇八里村,两岁多时母亲病逝,从此她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替人帮工,年幼的她常常独自在家,过着饱一顿饥一顿、衣服鞋子破了没人缝补的生活。邻里乡亲看她可怜,就常常接济帮助,今天张家邀请她去家里吃饭,明天李家送她一双自己纳的鞋子,后天王家又送她一件干净的旧衣服……这么多年,吴菊芬把这感人的一幕幕都深深记在心底。

1984年中专毕业后,吴菊芬放不下对邻里乡亲的牵挂,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农村工作。她先后在仁寿县珠嘉乡、大化镇担任妇联主任、团委书记、副乡镇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在基层乡镇一干就是20年。艰辛的成长历程,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她对群众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正是怀着这份难以割舍的天然亲情,2004年,吴菊芬主动向组织请缨,放弃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来到仁寿县信访局担任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这一干就是整整10年!

吴菊芬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仁寿县是全国排名第三的人口大县,人口在全省位居第一,有60个乡镇。2004年,该县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积聚的矛盾较多,情况错综复杂,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压力很大。“当时,组织上急需派遣一人专门负责北京、成都的群众信访工作,这需要常年奔走在仁寿、成都和北京三地,面对的信访问题更多、难度更大,且与家人聚少离多,我当时根本没想这么多,就主动请缨调过去了!”

吴菊芬(右)倾心听取李云芳老人的诉说

来访者见面吐唾沫

经常两头受气受委屈

平时,吴菊芬总是面带微笑,对人笑脸相迎,很有亲和力。吴菊芬说,做群众信访工作,就得有耐心,会忍耐,受得了委屈,“有时来访者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劈头盖脸一阵骂,这就需要耐心、细心,把接待现场当考场,把信访群众当考官,把信访事项当考题,把群众满意当答案!”

2005年9月21日上午,吴菊芬正在仁寿县信访局群众接访中心上班,一位蓬头垢面的老年妇女突然闯了进来,正当吴菊芬笑眯眯地招呼她坐下来时,她却冷不丁朝吴身上吐了一口唾沫,随后扯开嗓子指桑骂槐。面对这样的人,一般人都会心生厌恶。但吴菊芬还是默默地听着她谩骂,让她尽情发泄。老妇人骂了一会儿,声音都嘶哑了,就坐在凳子上不停地流泪,大声地揩着鼻涕。这时,吴菊芬给她递上一杯热茶,在她身边坐下来,用纸巾替她擦掉脸上的污垢,拉着她的手轻言细语地与她交流,她的情绪渐渐缓和下来。

在交谈中了解到,这名妇女叫李芳云,是仁寿县文林镇金马路社区困难户。她的丈夫是一名南下干部,在部队打仗光荣负伤,分配到地方粮站工作,为照料身残患病的丈夫,李芳云一直没有找工作。李芳云有个患精神病的儿子,媳妇生下孩子不久后就出走了,至今杳无音讯。1979年丈夫去世后,李芳云带着既疯又傻的儿子,靠着每月100多元遗属补助金艰难度日,生活十分困难。在好心人帮助下,李芳云找到地方政府反映情况,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得到及时救助,长期的郁闷心情导致她将这一切归结为干部的“偏心眼”。

听了她的诉说,吴菊芬心里不由地一阵难受,本能地觉得应该帮帮她。第二天,吴菊芬带着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来到李芳云家中看望。在李芳云家里,吴菊芬看到老人的小孙子一个人孤零零玩耍,患精神病的儿子对着人“呵呵”傻笑,吴菊芬的心宛如刀割。这个三口之家哪里算得上一个家呀,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震惊、同情等各种情绪充斥在吴的心间……随后,吴菊芬又走访了李芳云所在的社区,据左邻右舍反映,李芳云自尊心强,不善言辞,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之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常常自言自语,唠唠叨叨,言行十分偏激,大家都不愿意搭理她。

根据李芳云的情况,吴菊芬请来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同时,积极协调文林镇及社区干部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不久,李芳云开始领取每月280多元的生活费,后来又争取到了临时生活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渐渐地,李芳云的生活有了明显好转。在与李芳云长期的接触中,吴菊芬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常常亲切地喊她“李妈妈”。

吴菊芬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坦言,做信访工作,有时的确会两头受气、费力不讨好,还很容易得罪人。除了接受来访群众的怨气和委屈之外,还要去相关部门不断协调才能解决问题,一些部门回避和推脱那是常有的事儿,她经常遭遇“小马拉大车”的尴尬。有几次,她找到相关涉事部门协调处理群众的上访事宜,对方不但不买账,还当着她的面出言不逊:“你管这么多闲事干啥,你这么厉害,你来做下我们这边的工作嘛!”一位县里某局负责人竟称:“你再来干涉这个事,我叫领导把你们信访局撤了!”

吴菊芬说,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是相关部门不作为,她的态度会十分强硬,据理力争为来访群众争取机会和利益,最后促成问题妥善解决。在她的促成下,仁寿县如今成立了处理信访突出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担任召集人,亲自协调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另外,县领导每周都会轮流来信访局坐镇,举行“信访开放日”活动,“有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协调,很多群众信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吴菊芬正在耐心接待上访群众

1%的时间留给家人

99%时间属于信访群众

在这漫长的10年中,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吴菊芬常常是在加班加点中度过。

2007年9月25日这天,是吴菊芬42岁生日,在外地上学的女儿特地请了假回家为妈妈过生。但当天早上6点,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吴菊芬从睡梦中惊醒,领导告诉她有十数名群众准备坐火车到北京上访,要求她立即赶赴成都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吴菊芬迅速背起旅行包,带领几个同事火速赶到成都火车站。通过30个小时的查找,吴菊芬等人终于在成都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上,找到了准备进京上访的群众。此时,离列车发车只有很短的时间了,情况万分紧急,他们万一不下火车怎么办?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吴菊芬又开始了对他们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向他们承诺,回到仁寿就迅速研究和解决他们的信访问题。如果“放空炮”,让他们晚上再走,绝不阻拦。数十名群众终于同意回仁寿县解决问题。

就在列车即将启动前,数十名上访群众提着行囊,走下火车,坐上了回仁寿的客车。这时,吴菊芬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妈妈,生日快乐!”女儿的声音有些哽咽,“妈妈,你能不能不要活得这么累哦?”吴菊芬这才感到饥肠辘辘,含着泪水对女儿说:“好女儿,妈妈很累,但妈妈此刻非常感动!”

从事信访工作10年来,吴菊芬常常在北京、成都等地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既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忍受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寂寞。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吴菊芬常驻北京。由于自己经常不在家,正上高中的女儿得不到母亲足够的关爱,8月的一天,女儿给她发来短信说“妈妈,你并不爱我,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总不在我身边?”然后关掉手机,离家出走了。当时,吴菊芬恨不得长双翅膀立即飞回家寻找女儿,但特殊时期、特殊岗位让她迅速冷静下来。那一晚,吴菊芬只能拜托家乡同事、朋友帮助寻找女儿,自己则在驻京工作点门前的台阶上含泪坐了很久很久……直到奥运会结束,吴菊芬才请了两天假,回家与女儿谈心,争取她的谅解和支持。

2009年农历十月二十三,在北京出差的吴菊芬忙碌一天后,习惯性拿起电话与父亲通话,才想起这天是父亲吴少成73岁生日。那晚夜已深了,由于吴菊芬的丈夫在基层负责拆迁工作未能赶回家,女儿又在外地上大学,老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坐在沙发上等女儿电话,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在与父亲通电话时,吴菊芬想起自从母亲过世后,父亲既当爹又当妈把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一幕幕,她一时泪如雨下……

吴菊芬说,这些年来,她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老父亲过生日很少陪着他,生病了没能守在他身边,女儿高考没有给予过指导。丈夫经常和她开玩笑说“一年365天,你只有1%的时间属于我们,99%是属于信访群众!”,女儿也经常劝她“妈妈,你能不能不要活得这么累?”每当这个时候,吴菊芬心里都内疚不已,“选择了群众信访工作就选择了坚守,我是一名信访干部,我多受一分累,群众就能多一分开心和幸福!”吴菊芬表示。

民情日记记录群众疾苦

很乐意被叫“吴满意”

在采访中,四川新闻网记者发现吴菊芬的包里装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上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记录着他们的疾苦。“我的记性不好,有空时就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笔记本里写着信访人姓名、协调难点、协调部门、赔偿金额等关键词——这些都时刻提醒着吴菊芬,群众在期盼着她。在吴菊芬的办公室抽屉里,10年来使用过的笔记本装满了一抽屉,足足有40多本。

每一个棘手案件、每一个群众诉求都了然于胸,但吴菊芬并不满足于此。她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应该把大量农村信访问题处理在基层,这非常关键!”。为了畅通信访渠道,方便上访群众,避免群众盲目、越级、重复上访,她和同事数次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专题调研,思考从源头上遏制信访问题的创新措施,总结出社、村、镇信访处理联动的“三三”调解代理制度:在全县各乡镇设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各村主任兼任群众工作协理员,每位社长兼任群众信访代理员,负责及时调解信访纠纷,并依法向有关机关反映信访问题。“该制度核心是从体制上将信访工作网络延伸到农村基层,增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力量!”

这一创新举措效果明显,仅去年,仁寿县社一级代理群众诉求7000多件,村一级3000多件,乡镇一级1000多件,大量的纠纷矛盾化解在乡镇以下。目前,由吴菊芬参与创新的这项制度已在全省、全国推广。

多年来,吴菊芬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代表。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积极推荐她为“全国群教活动先进典型”。面对这些耀眼的光环,吴菊芬笑着告诉记者:“我还是乐意让群众叫我‘吴满意’,我做事就是要让群众满意!”

人淡如菊,心清如水,吴菊芬为了她忠诚的信访事业,为身边的百姓无私奉献,不倦地吐露着独特的芬芳。(记者 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