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基层笔会 > 遵循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遵循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求是网 作者:缪金华 日期:2014-10-21

   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更科学、更具体、更准确、更易把握、更能完整的体现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出了标准、清晰的答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因此,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时代新坐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提出了鲜明、准确的价值要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是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时代指南针,其科学的诠释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的任务、鲜明的方向。

    ——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不仅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而且还涵盖了建党90多年来、建国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与理论成果。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因此,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深入持久的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精髓,宣传和践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涵养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握核心价值观的鲜明特质,从根本上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特别是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一个社会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必须有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其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既承载着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又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没有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民族就不能目标同向,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突出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使命,全面、有效的整合社会意识和社会资源,注重榜样引领、突出榜样的时代性,积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美好事物等充分展现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大力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用核心价值观解疑释惑,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用核心价值观正本清源,积极引导全体民众把个人价值追求转化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用核心价值观指引方向,巩固和夯实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突出主体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现实生活,是全体人民的价值导引,有着广泛的认同性和实践性。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其中,“爱国”是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融含着所有人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因此,最能真实体现核心价值观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和凝聚力的是全体人民。人民是托举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深层、最重要的力量。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实践,去形求实、以人为本,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对接。在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培养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土壤,营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人们主动、积极地自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立足实践做细做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的灵魂,是精神文明的决定因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精神文明建设要体现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遵循“三个”价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传教育和具体、明确的实践活动,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理论阐释、文化传播、社会实践和政策法规制度,实现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家庭等乃至各领域的全覆盖、全融入,着重抓好党员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习近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发挥舆论引领作用推动“两讲”落实(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大力弘扬“两个”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培育“四有”人生(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坚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融入民众生活、坚持共建精神家园。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汇集民智,注重创新载体,注重社会引领,注重强化制度。

    精神文明建设,是传播、培育、践行、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载体和推广平台,精神文明建设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使人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我做起、自觉践行,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推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总而言之,精神文明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持续深入的展现和推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分子的真善美,让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精神楷模真正成为人们崇尚追赶的时代偶像。精神文明建设要结合不同行业、职业、岗位、角色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要求做出具体阐释,让人们既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宏旨要义,又明确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切近门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崭新的时代课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引擎,引领中国文明、塑造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