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者
首页 > 先锋人物 > 过早断裂的脊梁——痛祭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

过早断裂的脊梁——痛祭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李春雷 日期:2014-08-27

作者:李春雷

  留洋博士,主动回到贫瘠的故乡;上任几个月,走访了全县80%的村庄;开门办公,群众都是他的座上宾;临终之时,全家竟然没有一张合影。

  2014年8月16日下午,打开电脑,猛然发现一条甘肃临洮县县长柴生芳猝死的消息。我眼前一暗,恍然梦中。用力拍打电脑,责怪它胡言乱语。拨打电话,临洮方面已是一片哀乐。

  我伫望西天,无语泪流,抱拳深躬,焚纸以祭。

过早断裂的脊梁——痛祭甘肃省临洮县县长柴生芳

柴生芳(中)深入村社调研民生工程。李小军摄

  去年10月,我应北京方面邀请,到甘肃定西一带采访水土保持工程。世人皆知,定西位于黄土高原深处,苦旱贫瘠,甲于天下。我重点走访了庄浪、定安和临洮三个区县。说实话,如果从典型意义来说,庄浪首屈一指,那里有“中国梯田第一县”之称。临洮是最后一站,给我的印象,除了贫穷、偏僻,就是梁峁纵横,土路坎坷。

  当天傍晚,我灰头土脸地赶到县城。刚刚住下,便有人告诉我,县长听说来了一位作家,要陪同吃饭。我一惊,因为是文人采风,蹑手蹑脚,几天来并没有地方主官出来会面。

  说话间,一阵豁亮的笑声推门而入:“欢迎,欢迎作家回家!”

  几乎同时,一个壮实的身影站在了我的面前。

  我细细看你,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略略谢顶。最突出的印象是满面红光,精神亢奋,俨然正在辐射着一波波热量。那是青春、健康的标志。是的,44岁的你,仍是青年。

  看到我有些纳闷,你解释说:“天下李氏出陇西,临洮就是秦汉时期的陇西郡治。你姓李,不是回到老家了吗?” 

  我猛然醒悟,脱口而笑。再看你,立时便有了一种“家人”的感觉。

 那天晚饭,我们一见如故。你风趣地向我介绍着临洮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如数家珍。我称你柴县长,你连忙摆手:“千万不要这样称呼啊,我充其量只是代县长。干不好工作,群众和组织随时会把我换掉的。”

  晚饭后,意犹未尽,你又来到我的房间,品茶聊天。我们的确有着很多共同点啊,年龄相仿,出身相仿,爱好相仿。我弟兄四个,没有姐妹,生在贫寒农家,儿时让父母多多苦累;而你更是凄惶,兄弟六个,母亲早逝,全凭老父独身孤掌抚养。你回忆读中学时的情景,学校离家30多里,每周步行回去一次。父亲粗手粗脚地烙六个大大的灰黄锅盔,就是一周的吃食。没有钱,不吃菜,几粒盐,兑开水,常年如此。言及于此,你汪然出泣,哽咽难声。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相顾倾谈,竟至夜半。

  第二天早晨七点三十分,本是约定的早餐时间。我起床晚了,直到七点五十分才下楼。却不想,你静静地站在餐厅门口等我。

  你说:“想着你昨晚熬夜了,就没有叫醒你。”

  我不好意思,赶紧请你进去一起用餐。可你说,八点钟有群众在办公室等着,不能失约。说完,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我这才知道,你七点半就来到了。正是由于我的原因,让繁忙的你没有吃到早饭。

  在临洮期间,别人向我讲述了你的故事。1987年,你以庆阳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你到省文物考古所工作,旋又考取公派日本留学。六年时间,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还是大阪地区中国留学生学生会会长。当时正是留洋博士吃香的时候,日本挽留,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虚席以待,但你留恋家乡这片热土,执意回到甘肃。2006年,你又自愿放弃兰州的舒适生活,主动申请到最贫穷的定西工作,先后在岷县、安定、陇西和临洮四个县(区)担任副县(区)长。为了学业和工作,相貌堂堂的你,直到年过四十,才恋爱成家。

  从此之后,我们就成了朋友,经常发短信、打电话。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萍水相逢的朋友太多了,匆匆一见,便是天各一方。身处异地,路途遥远,生活和工作难有交集,时间长了,不免会淡远和遗忘。

  但是,我们的缘分却不是这样啊。

  今年四月,由于感到上次采访点多面广,缺乏深刻,北京方面与我商量,决定选择其一,深层挖掘。自然,确定的是庄浪县。可当我订好机票,准备出发的时候,庄浪方面打来电话,当地突降大雪,灾情严重,不能前往。但是,我的日程已经不能变更。没有办法,便打电话给你,临时决定把采访对象改在临洮。

  看来,我们真是有缘分呢,连老天也在惦念我们呢。

这一次采访,我登上了临洮境内海拔最高的马衔山,观览了黄河最大的支流洮河,考察了几个自然村落。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老百姓和乡村干部对你的赞扬:为了彻底改变交通状况,你费尽心力,多方争取,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筹集经费9.1亿元,使临洮成为全国“村村通”工程试点县;全市中小学统一考试,临洮落在了后面,你为此忧心忡忡,亲自赴课堂听课,查找症结所在;上任几个月来,你已经走访了全县80%的村庄,每一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村情,你都烂熟于心……

  晚饭后,你再次来到我的房间,还特意带了一包红茶。你说红茶安眠,“上次喝绿茶,耽误你睡觉了,抱歉,抱歉。”

  我祝贺你顺利当选县长。你忧虑地说,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啊,责任太大了,压力太大了。临洮是穷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过去扶贫,大都是笼统式扶贫,效果不佳。现在,要进行精准扶贫,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你说,看到贫困乡亲,就会想起自己早早去世的母亲,想起仍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父亲。所以,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善待他们。你当选县长的第一天,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每天八点钟,只要你在办公室,就敞开屋门,请老百姓随便进入。

  我说,这样只是苦累了你。

  “不怕,不怕,我正年轻,医生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你拍拍胸脯,脸上仍是红光光的,又调侃一句:“不过,晚上睡觉打呼噜,或许也算一个病人啰,哈哈。”

  茶香飘浮,熏陶得满室芳馨,仿佛墙壁上绽开着万千簇细碎的花朵,空气中飘舞着一缕缕曼妙的禅音。

  第二天早上,你正式提出,希望我邀请几位作家,以本地历史文化和现实为背景,进行创作,让世界了解临洮。我看你如此认真,便实诚地告诉你,举凡这样的笔会,来客大都是走马观花,很难写出精品。为了取得最佳效果,你们要选准焦点,做足功课,让作家提前熟悉素材。

  你马上领悟,颔首同意。

  今年五月下旬,我闭门谢客,断绝外联,创作新稿。一天深夜,我打开手机,查看信息,发现有你的多条留言:“老兄,你好吗?”“老兄,你好吗?”焦切之情灼灼,似有急事如火。

  第二天一早,我打去电话。你支支吾吾,仍是那句话:“老兄,你好吗?”

  “好啊,好啊。”我莫名其妙,“有什么事吗?”

  你连忙说:“没有,没有,听到你的声音,我就放心了。”

  我愈发地纳闷了。

  浏览网页,这才发现,昨日有一位名叫李春雷的记者兼作家因病去世。这位李春雷竟然与我年龄相仿,相貌相仿,职业相仿。

  我猛然明白了你的深意。

  再次打电话过去,表示感谢。

  你严正地告诫:“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千万不要过分劳累!”说着,便向我介绍你的健身经验:每天早上洗一次凉水澡,身心清爽。

  遥遥的远方,有好朋友如此惦念,我的心内一阵烘热。

  七月下旬,你打来电话,说下周要来石家庄看我,面商临洮笔会事宜。我说好啊,便开始了殷切的期盼。我想,你没有来过河北,我要选择一两个代表性的名胜,陪你游览一番,轻松轻松。

  不想,临近出发,县里突发急事,你只好委派宣传部王部长前来。虽然小有遗憾,但我们的合作总算有了实质进展。我暗暗保证,一定要约请几位实力派作家,创作几篇扎实的作品,为临洮,为老兄,为李氏,为文学……

  8月6日,我在临洮采写的报告文学《党参沟纪事》终于在《人民日报》整版发表了。你马上发来长长的信息,表示祝贺,并向全县推荐阅读。

 几天后,你在微信上又向朋友们推荐我的另一篇散文。

  秋风涂黄,我们友谊的果实日趋成熟。我也时时慨叹生命的美好,感恩上天的垂青,让我在祖祧之地结识了一位真正的朋友。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的友谊刚刚起航,却又戛然而止!

  前天下午,我在网上突然发现一条黑色消息。我不相信,绝不相信。我使劲拍打电脑,以为中毒了,生病了,乱码了。我多么希望这又是一场巨大的虚惊啊!但是,但是临洮方面传来的消息却这般冰凉如铁。

  我这才知道,你上任以来,工作任务比往年大大加重。你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休息,长期超负荷运转。你去世的前一天,竟然持续工作近18个小时,接待来访群众、调研引洮工程、表彰助学模范、检查道路建设。白天奔忙,晚上又继续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从19点30分开始,先后研究了53项工作,直到凌晨1点30分,才迟迟结束。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你人生的谢幕。

  极度疲惫的你,直到凌晨两点,才吃力地回到办公室。你来不及关掉台灯,顾不得脱掉鞋袜,就直接和衣而倒,侧卧在床,一只手握着手机,一只脚还拖在地上。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语即是打鼾。打鼾竟能致人而死?尤其对于健壮的你,睡眠憋气时,只需翻动身体,即可舒通。可你太累了,太累了,体能极度衰竭,睡眠太过深醉,以致无力翻身,呼吸不畅,诱发心源性猝死。

  呜呼上苍,天妒英才,竟然用这种方式,生生夺去了你的性命!

  呜呼上苍,何其残酷,何其昏聩!

  你的老父亲,已经82岁,仍然生活在乡下。多年来,你一直计划着把父亲接到身边,亲手侍奉,让苦难一生的老人安享晚年。可现在,白发人泪送黑发人,情何以堪!

  你唯一的女儿,刚刚三岁,还从来没有与你拍过一张合影。在你远行的前一天,正是孩子的生日,哭着让你回去,你没有答应。妻子恳求,既然你不能回去,就让她们母女赶来临洮,吃一顿团圆饭,拍一张全家福。你仍然没有答应。可现在,破碎的家庭,竟然没有一张合影可资留念。三岁的孩童,将永远面对没有父亲的人生。苍天何忍!

  最近几天,我关注舆论。很多网友出于对现实不满,把腐败视同整个官场,发表一些激愤之语。但随着你的事迹真相的展开,绝大多数网民的种种疑虑迅速冰释。他们在理解、赞叹和痛惜之余,终于相信:纵然贪官迭出,但绝非所有干部都是“蛀虫”!纵然步履维艰,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肯定坚挺着一根根默默流淌血汗、暗暗咬紧牙关的“脊梁”!

  8月18日下午,是你的遗体告别仪式。临洮县万余名群众,自发地走上街头,用最朴素最古老的方式,送你远行。整座小城,泪水淋淋。其情其景,令日月动容,让天地汗颜。

  由于路途遥远,辗转难行,时不我待,我不能亲自白衣往吊,抚棺相送,只能委托王部长代为奉上花圈,寄献哀心。同时敬撰挽联一副,永挂心壁:

  马衔山上永植此木

  洮河岸畔千古生芳

  写下此稿,夜不能寐,枯坐灯前。忽然,在灯影恍惚中,我又闻到了那一股浓浓的茶香,看到了你健壮的身影,听到了你爽朗的笑声……

  定睛注视,却又影像全无。

  不禁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呜呼,哀哉,痛哉!

  2014年8月19日夜于邯郸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用生命书写忠诚

  光明日报评论员

  8月15日,党的好干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柴生芳因劳累过度,在办公室睡眠中去世。去世前1天,柴生芳连续工作近18个小时,在此之前,他已经连续数月没有好好休息。他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政风,无愧为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柴生芳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无论是在省委还是在基层,都兢兢业业,创造了显著的业绩。工作第一是他的原则,服务人民是他的信仰——他以饱满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共产党人的影子,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他们都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为党员干部立下了永恒的标杆。

  作为科班出身的留洋博士,柴生芳本可以一帆风顺地进高校、做教授。然而,他选择了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回到了条件艰苦的甘肃,数年之后又主动申请从相对舒适的兰州到贫穷的定西工作。因为他真切地看到,更基层、更艰苦的地方更需要他那工作第一的原则,更需要他那服务人民的信仰。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服务人民,柴生芳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无数优秀的党员干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一双公允而又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他们、理解他们,给予他们支持和关心。

  把人生和事业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这是柴生芳的选择,也是人民公仆的必然选择。“特别亲切,实实在在”,临洮群众这样评价柴生芳。公仆,就是这样。

 

黄土有知 此木生芳

——追记甘肃省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柴生芳

  8月18日,甘肃临洮古城的干部群众纷纷从村镇、从山里、从田间赶来,为县长柴生芳送行。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柴生芳于2014年8月15日凌晨在办公室不幸去世。他的生命定格在45岁,定格在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临洮大地。

  柴生芳1969年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1990年7月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997年5月被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先后获得艺术史学硕士和文化结构博士学位。

黄土有知 此木生芳

 临洮干部群众长街泪别好县长柴生芳。2014年8月18日,数万名临洮人民自发吊唁、送别临洮县委副书记、县长柴生芳同志。资料照片

  12年前,他带着对黄土地的深深眷恋,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回到祖国,回到他眷恋的陇原大地。先是在甘肃省委办公厅工作,2006年4月他又主动请缨到“贫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工作。

  到定西工作以来,忘我工作成了他每一天的常态。据临洮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今年8月份以来,柴生芳一天都没有好好地休息过。8月3日,他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北京衔接项目期间,感到身体不适,4日到北京同仁医院睡眠中心检查了身体。据随同柴生芳赴北京出差的县商务局局长王建府说:“4日晚上,柴县长抽时间去北京同仁医院做了检查。5日柴县长回临洮后,同仁医院发来了检查结果,大夫说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柴县长住院治疗,但是柴县长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顾得上去……”

  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得江说,进入8月的10多天里,柴县长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特别是在他离世的前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7.5小时。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不仅8月份如此,在临洮工作期间,柴生芳一直保持着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柴生芳常常告诉大家,我是老百姓的儿子,我永远是一个“百姓”。

  2014年4月,在漫洼乡三岘村下乡时,20多名群众围住柴生芳的车,集中反映低保不公、村干部作风等问题,言辞激烈。他立即下车走到群众当中,一个一个地听,详细记录、耐心解释,很快将群众的情绪安抚了下来。然后他现场办公,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和乡镇进行落实。事后他又多次询问、亲自督办落实情况。此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然而,在柴生芳妻子的心里,却留下太多的遗憾。她告诉记者,自柴生芳到定西工作以来,几乎很少回家,女儿出生时,一家人商量照一张合影,而现在,这张合影成了永远的奢望。可是在临洮工作期间,他却走遍了那里的沟沟坎坎,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五个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机制,提出并推行“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的精准扶贫产业扶持举措,使临洮的精准扶贫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柴生芳的二哥说:“兄弟当县长以来,我没有见过他一次,更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可是临洮的百姓却很容易就能找到他,柴生芳说:“一个亲民为民的政府,就是要坚持开门办公。”在临洮工作期间,只要柴生芳在政府大楼上班,他办公室的门就一定是敞开的。他先后十多次到临洮县辛店镇苟家山村的双联户家中访贫问苦,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全村几乎所有的村民不但见过他们的县长,而且和县长推心置腹地聊过。他还帮助这个村的几位“穷亲戚”找到了工作。这个村现在已经走上了致富之路。

  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对记者说,柴生芳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杰出楷模,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鲜活典型。他的事迹突出的特点是勤政、务实、简朴、清廉,集中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体现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8月19日,定西市委追授柴生芳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